http://fx.xwapp.moe.gov.cn/article/202503/67dbbec61003ea2661a43d9b.html
在思政课上,“理论如何照进现实”是学生们经常困惑的问题。为了解学生之惑,3月17日下午,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思政课教师桑彦彪带领电信工程系2024级大专通信01班全体学生前往学校思政VR教学体验中心,开展了一场主题为“让红色精神在青春实践中传承”的行走思政课,为这个困惑提供了生动解答。
穿越式对话:校史与改革开放史的交响乐章
在办学沿革展区,一张张照片、一块块浮雕,生动地展现着学校从建校之初的筚路蓝缕,到新校区搬迁时的焕发新生,再到新时代新形势下的迈步跨越。“从搬家精神到二次创业精神,50余年的建校历史中,我们一代又一代的洛铁人用实际行动,生动诠释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……”思政课教师桑彦彪的讲解引发学生们的阵阵共鸣。一段段校史吸引着学生们纷纷停下脚步,驻足凝视。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,而是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。
交互式体验:理论与现实的耦合性育人模式
在思政VR体验区,同学们纷纷戴上VR眼镜参与《飞夺泸定桥》《夜袭安顺场》《血战湘江》等模拟场景体验。桑老师将“农村包围城市”理论与井冈山革命斗争、红军长征等VR实景模型相结合,通过“问题+情景体验”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:“如果我们是当年的红军战士,面对封锁包围会如何抉择?”这种“理论+实践”的学习模式让抽象概念具象化,也让繁杂理论变得触手可及。参与活动的2024大专通信01班学生马祺航表示,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感觉非常特别,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艰辛和伟大,也明白了要更加珍惜如今安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......
内涵式升华: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有你也有我
在党史主题文化长廊,学生们分组担任“临时讲解员”,用知识点解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历程。这种“朋辈导学”模式不仅提升了课堂参与度,更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。2024大专通信01班学生丁京华在实践后坦言:“每次自己亲自参与理论讲解,都是对课本知识的再学习、再领悟、再升华,也很有成就感!”从“坐着听”到“走着学”,从“被动接受”到“主动思考”,行走的思政课不仅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,更在学生心中播下了信仰的种子。
行走的思政课是近年来该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贯彻“大思政课”建设要求,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举措之一,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。下一步,学校将继续立足自身实际,鼓励和引导全校思政课教师主动作为,探索尝试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,让思政课走出教室、走出校园,与实践、生活相结合,与校史资源、铁路文化资源相融合,让学生更有参与感和获得感,让思政课变得有“知”、有“趣”又有“味”,真正成为培育时代新人的精神沃土。